四平屹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歡迎光臨李良濟 注冊

藥食同源系列之“梔子”
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3-26 00:00

梔子,始載于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中品。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植物梔子的干燥成熟果實。產(chǎn)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,以湖南、江西產(chǎn)者為佳。栽培與野生均有。但是,梔子果一般不直接食用,味苦,容易引起腹瀉。中藥中的梔子都是炮制過的。梔子藥用果實,若單用果皮,名梔子皮,偏于達表而祛肌膚之熱;若用種子,名梔子仁,偏于走里而清內(nèi)熱。

《藥典》記載,梔子味苦,寒。歸心、肺、三焦經(jīng)。瀉火除煩,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;外用消腫止痛。用于熱病心煩,濕熱黃疸,淋證澀痛,血熱吐衄,目赤腫痛,火毒瘡瘍;外治扭挫傷痛。

綜合典籍記載,可以將梔子的功效歸納為以下幾點:

瀉火除煩  

梔子,苦寒清降,清瀉三焦火邪,有清心除煩之效。用于溫熱病,邪熱客心,心煩郁悶,躁擾不寧等癥。每與淡豆豉合用,以宣泄邪熱,解郁除煩,如《傷寒論》梔子豉湯。

清熱利濕

梔子,苦寒清降,又入肺、胃、肝經(jīng),而清瀉三經(jīng)邪熱,故用于肺熱咳嗽、胃火嘔吐、肝火目赤諸癥。若肺熱咳嗽,咽喉干痛,可與黃連、桔梗、杏仁等同用,如《癥因脈治》梔連清肺飲;若肺熱痰郁,胸滿喘逆,則與黃連、半夏、陳皮等配伍,如《癥因脈治》梔連二陳湯。

梔子既能清肝膽濕熱而退黃疸,又能利膀胱濕熱而通小便。用于肝膽濕熱郁結(jié)所致黃疸、發(fā)熱、小便短赤等癥,常與茵陳、大黃合用,如《傷寒論》茵陳蒿湯;亦可與黃柏、甘草同用,如《金匱要略》梔子柏皮湯。用于熱結(jié)膀胱,小便不暢,或淋瀝澀痛等熱淋、血淋諸癥,常與木通、滑石、甘草等配用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八正散及五淋散。

涼血解毒

梔子,有清熱涼血止血之效。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、咳血、咯血等癥,常與小薊、白茅根、牡丹皮等同用,如《十藥神書》十灰散;若三焦火盛,迫血妄行,而致衄血、咳血、尿血者,可與黃芩、黃連、黃柏合用,如《景岳全書》梔子金花丸。梔子不僅能涼血解毒,而又具消腫止痛之效。故又用于熱毒瘡瘍,紅腫熱痛,及外傷腫痛之癥,多配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等藥。若口瘡潰瘍,咽喉腫痛,又可與大青葉、黃柏等同用,如《普濟方》梔子湯。

炮制工藝

梔子于9-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,入藥的梔子,是需要炮制的,用途不同,炮制方法也各有不同:

1、梔子: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碾碎?;蛉≡幉模ルs質(zhì),研碎,過篩,去皮殼取仁或去仁取皮殼用。全梔子清熱瀉火,涼血解毒。梔子仁善去內(nèi)熱。梔子皮善去肌表熱。

2、炒梔子:取梔子碎塊置鍋內(nèi),用文火加熱,炒制深黃色,取出放涼。炒制可緩和藥性。

3、炒梔子仁:取梔子仁置鍋內(nèi),用文火加熱,炒至老黃色為度。

4、姜梔子:取梔子碎塊加姜汁拌勻,潤透,置鍋內(nèi),用文火加熱炒干,取出放涼。每梔子10kg,用鮮生姜10kg,或干姜3kg。姜制可加強除煩止嘔之功。

5、鹽梔子:取凈梔子,用武火加熱,炒至內(nèi)心半透,噴灑定量鹽水,炒至黑褐色,取出放涼。每梔子100kg,用食鹽3kg。

養(yǎng)生吃法

梔子茶

原料:梔子10g,蒲公英5g,陳皮6g。做法:上方藥共研粗末。每次用10g,置于保溫瓶中,沖入沸水大半瓶,蓋悶15min,代茶頻頻飲用。功效:清熱利濕。

梔子粥

原料:梔子仁3-5克,粳米50-100克。做法:將梔子仁碾成細末。用粳米煮稀粥。待粥將成時,調(diào)入梔子末稍煮即成。用法:每日服食2次,2-3天為一療程。功效:清熱瀉火。適用于黃疸性肝炎。膽囊炎以及目赤腫痛急性結(jié)膜炎等。

苍溪县| 淮南市| 明光市| 临高县| 封开县| 吉首市| 兴国县| 页游| 宣威市| 罗田县| 疏勒县| 龙泉市| 故城县| 太湖县| 星座| 武功县| 正宁县| 东乡县| 河池市| 武夷山市| 芒康县| 柘荣县| 北川| 婺源县| 宁强县| 鹤山市| 延寿县| 布尔津县| 抚宁县| 澎湖县| 英山县| 双鸭山市| 博白县| 祁门县| 永仁县| 南木林县| 鄂托克前旗| 城固县| 德化县| 淳安县| 北安市|